返回首页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首页 > 技术支持 > 深入了解下内酰胺酶检测的具体原理

技术支持

深入了解下内酰胺酶检测的具体原理
更新时间:2021-03-16 文章更新于2021-03-16  点击次数:2077次
        内酰胺酶检测具有高通量、快速、准确的特点,由于采用分体拼装设置,携带方便,检测时可根据检测项目可灵活调整检测孔的数量,测试结果直观准确,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节约了检测成本。
  内酰胺酶检测的实验原理:
  酸测量法:青霉素被β-内酶胺酶水解后成青霉素酸,pH值下降到6.8以下,用酚红指示剂,由红(紫)色 (原液:枸橼酸缓冲液pH8.5) →黄色(pH6.8以下);淀粉-碘测定法: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环,碘与被打开β内酰胺环结合,使蓝色的淀粉-碘复合物转变成无色。β-内酰胺酶是多种不同类型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为底物的降解酶,通过水解β-内酰胺环造成β-内酰胺类药物失去活性,将待测菌与头孢硝噻吩作用一定时间后,如待测菌产生青霉素酶,则可水解头孢硝噻吩的β-内酰胺环,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
  内酰胺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1.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可使易感抗生素水解而灭活。
  2.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的广谱青霉素和二、三代头孢菌素,其耐药机制不是由于抗生素被β-内酰胺酶水解,而是由于抗生素与大量的β-内酰胺酶结合,使其停留于胞膜外间隙中,不能进入靶位发生抗菌作用。
  3.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靶蛋白与抗生素亲和力降低,PBPs增多或产生新的PBPs均可使抗菌药物失去抗菌作用。
  4.细菌的细胞壁或外膜的通透性改变,使抗生素不能或很少进入细菌体内到达作用靶位,革兰阴性菌的外膜是限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透入菌体的一道屏障。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是由于外膜非特异性孔道蛋白缺陷所致的。

分享到:

返回列表 | 返回顶部
上一篇 : 一种蛋白酶的自述    下一篇 :  内酰胺酶检测:两种方法教您正确进行检测
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产品中心 招聘中心 技术支持 企业动态 联系我们 管理登陆
电话:0571-85124851 地址:杭州市西湖科技园西园八路11号B座405室
GoogleSitemap ICP备案号:浙ICP备06012639号-2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方力
  • 电话

    0571-85020452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