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Article

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2023

    6-12

    平板菌落计数法(PlateCountMethod)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它通过将微生物溶液均匀地分散在培养基上并培养一定时间后,根据菌落数量推算出待测样品中微生物的浓度。本文将为您介绍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原理、步骤及其注意事项。一、原理该计数法的原理是利用细菌的营养代谢和繁殖特性,在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生长,并形成可见的菌落。每个菌落都代表着一个初始单元,即一开始就存在于样品中的活体细胞个数。通过计算培养基表面上的菌落数量,可以确定待测样品中微生物的浓度。二、步骤...

  • 2023

    6-7

    菌落计数分析仪是一种常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中的设备,用于计算样品中细菌或真菌等微生物的数量。在这篇800字的文章中,我将讨论该分析仪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其在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该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学计数原理。当微生物样品被均匀地布置在平板上并进行孵育后,每个微生物单元会成长为一个可见的菌落。这些菌落会形成一个黑色的背景,并反射出白色的光线。该分析仪会扫描整个平板,并自动识别和计数每个菌落。通过与预先设置的标准值进行比较,该仪器可以计算出每个微生物单元在样品中的数...

  • 2023

    6-5

    菌落计数分析仪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设备,用于对微生物样品中的细菌数量进行定量分析。该设备利用光学原理和图像处理技术,能够高效准确地计算出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从而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境等领域的微生物检测和质量控制工作中。该分析仪主要由显微镜、摄像头、图像处理软件及样品托盘等部分组成。在操作过程中,样品被均匀涂布于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形成许多细菌菌落。然后将培养皿放入该分析仪中,设备自动拍照,并对图像进行处理,识别出每个菌落并计算出其数量,然后输出分析结果和统计数据。...

  • 2023

    5-29

    平板菌落计数法(platecountingmetho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领域的方法,通过将样品在固体培养基上均匀涂布,并在恰当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和观察,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数量来估算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药品工业、环境检测等领域。首先,该计数法在食品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可能会导致食品变质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为了保证食品品质和卫生安全,需要对食品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该计数法常用于分析肉类、水果、蔬...

  • 2023

    5-25

    平板菌落计数法(PlateCountMethod)是一种在微生物学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它可以用来估算样品中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数量。该方法通过将待测样品均匀地涂布在含有特定培养基的平板上,在合适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计算菌落的数量来确定微生物的数量。平板菌落计数法通常使用的培养基是富含营养成分的琼脂(agar),这种培养基可以提供微生物所需的大部分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并且还具有较好的凝胶性能,使得微生物可以在其表面形成菌落。在制备平板时,需要将琼脂均匀地涂布在培养...

  • 2023

    5-17

    抑菌圈测定仪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设备,用于测定不同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下面将探讨几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抑菌圈测定结果不确定。这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当或试剂污染等因素引起的。要解决此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操作规范。在进行实验前,应认真阅读相关的操作指南,并严格按照指南进行操作。检查仪器。检查仪器是否正确连接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防止污染。务必使用无菌操作技术,并确保培养基和抗生素没有受到污染。2.抑菌圈...

  • 2023

    5-15

    抑菌圈是微生物学领域中常用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培养基上观察到的一种现象,即细菌或真菌在某种条件下生长所形成的周围区域内其他菌落不生长、甚至死亡的情况。本文将从抑菌圈的定义、形成机制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一、定义它又称抑制圈、禁止圈或清晰圈,是指在含有抑菌物质的培养基上,经过细菌或真菌定植后形成的一圈透明或混浊区域,其中大多数细胞无法繁殖或存活。它的直径可以反映出抑菌剂的浓度和效力。它的大小还与菌株、培养基、温度、气氛以及菌落密度等因素有关。二、形成机制它的形成是由于细菌或真...

  • 2023

    5-12

    红细胞微核计数(RedBloodCellMicronucleusTest,RBCMNTest)是一种常见的体外细胞毒性测试方法,用于评估化学物质、药物或其他化合物对人体血液系统的毒性效应。微核是由于DNA损伤而形成的小型胞核,通常发生在有丝分裂期间。正常情况下,当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胞核会重新组合和分配到两个新的细胞中;然而,当DNA损伤发生时,细胞无法完成DNA修复并重新组合胞核。这时,新细胞中就会形成一个或多个额外的小型胞核,即微核。因此,观察微核数量变化可以比较敏感地反...

  • 2023

    5-5

    内酰胺酶(β-lactamase)是一种常见的细菌产生的酶,它可以降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得这些药物失去其治疗效果。内酰胺酶广泛存在于细菌中,并且能够快速进化适应新的抗生素。因此,内酰胺酶对于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酰胺酶检测相关术语代表的意思如下:内酰胺酶(β-lactamase):一种酶类,能够水解β-内酰胺环,导致青霉素、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效。快速酶抑制试验(RAPIDECTEST):用于检测革兰阴性菌分泌内酰胺酶的快速试验方法。包括...

  • 2023

    4-24

    内酰胺酶(β-lactamas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种群中的酶类,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解作用已成为目前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内酰胺酶检测已成为临床医生确定细菌感染耐药性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的重要方法。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较为多样,包括酶活测定、基因检测、酶免疫学检测、质谱检测等。其中,酶活测定是一种经典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检测的菌株施加于含内酰胺酶底物的琼脂板上,通过比较菌落周围荧光圈的直径或反应时间,判断内酰胺酶是否存在及其活性大小。尤其在发生感染变异、...

共 223 条记录,当前 11 / 23 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跳转到第页 
杭州迅数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0571-85125132
扫码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5 杭州迅数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06012639号-2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