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酰胺酶检测方法较为多样
更新时间:2023-04-24 文章更新于2023-04-24 点击次数:524次
内酰胺酶(β-lactamas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种群中的酶类,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解作用已成为目前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内酰胺酶检测已成为临床医生确定细菌感染耐药性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的重要方法。
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较为多样,包括酶活测定、基因检测、酶免疫学检测、质谱检测等。其中,酶活测定是一种经典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检测的菌株施加于含内酰胺酶底物的琼脂板上,通过比较菌落周围荧光圈的直径或反应时间,判断内酰胺酶是否存在及其活性大小。尤其在发生感染变异、产生耐药突变或被选择性压力过滤等情况下,这种方法常常显得格外灵敏。
酶活测定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实惠、金标准作用等优点,但也存在着适用范围狭窄、无法区分不同酶型、与物理因素相互干扰等缺点。因此,在实际进行检测时,往往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分析研判,使结果得到更准确、更可靠的评估。
基因检测作为内酰胺酶检测的新兴方法,凭借着其能够直接检测与酶活性相关的β-内酰胺酶基因本体、检测速度较快、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高、结果可靠性高等优势,已成为近年来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目前,PCR技术和DNA基因芯片技术成为应用广泛的基因检测方法。
酶免疫学检测则是一种利用内酰胺酶特异性抗体对其进行检测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抗体捕获内酰胺酶,再添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体,通过化学反应得到颜色的变化以判断酶是否存在。该方法具有响应快、可定量检测、能够鉴定多种酶型等优势,但其灵敏度略低于基因检测。
另外,质谱检测则是一种非常灵敏的检测手段,其基本原理是将蛋白质样本载入质谱仪中,利用质子或离子作为荷载扫描样本,根据蛋白质质量的不同获得蛋白质质谱图,通过质谱图的比对来确定内酰胺酶指纹。质谱法具有全面准确、定量检测、高通量等优势,但其设备要求高,操作难度大,且检测成本昂贵。
内酰胺酶检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临床检测项目,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其目的均是要对于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析、进而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我们也需要在不断探索新的检测技术的同时,不断提升现有检测方法的检测准确度和稳定性,从而在临床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效果。
上一篇 : 内酰胺酶检测相关术语代表意思,你知道几个? 下一篇 : 浮游植物定量基础知识解答